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

細野晴臣歌聲裡的風,或者,人艱不拆

「不明覺厲」、「細思恐極」……看著中國網路文章的時候,底下推文常常出現一些看不太懂的縮寫,關於「雖然不明白,但覺得很厲害」、「仔細思考之後,真是恐怖至極」之類的句子。

在Legacy聽完細野晴臣演出後,一直覺得有個什麼在腦子裡徘徊不去,這幾天把那些歌重新聽過,才想到,啊,是「人艱不拆」。

細野的現場,非常的放鬆,以老搖滾跟Bossa Nova為基調,散開一種雋永的舊日氣息。可以感到每個和弦的行進,音階小節的排列,都在最剛好的位置。

那大概就是和製AOR(Adult-Oriented Rock)/ City Pop的原點吧。鏡頭裡總有種淡淡的光,照在午後簷廊的木頭地板,照在晚上一個人的威士忌上。

但是,演出過去之後,想著那天的音樂,總會有種「那未免太過於精準了」的感覺,或者說在聲音的回憶中,開始想「為什麼要做到這個地步呢?」

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

痙攣歌劇:吉田達也和他的廢墟風景

I 成為碎片的歌劇


「在那演出背後的東西,到底是什麼?」

把歌劇搖滾用十倍速播放然後用工業後龐克的肉身撞擊,把這樣矛盾的配方付諸實現的腦袋,究竟想做什麼呢?

灰野敬二、大友良英、河端一、南條麻人、山塚愛、KK Null、戶川純、John Zorn、Derek Baily、Bill Laswell、Thurston Moore……,作為日本前衛音樂圈最重要的鼓手,儘管合作過的名字可以寫上一整頁,但聽著吉田達也自己主導的Ruins,總感到和彼時的日本地下音樂,或是歐美的實驗場景,有著十分靠近,卻又截然不同的地方。

以貝斯的高速嘶鳴和強力的變拍鼓擊,伴隨著呼喊、詠嘆調與意義不明的呢喃,Ruins出現在1980年代的東京。在那日後震動著各地樂迷的聲音漩渦的中心,來自英美的搖滾樂、現代音樂與自由爵士,伴隨著日本1970年代急遽的現代化進程,蔓生著地下莖,背對著一棟一棟蓋起的高樓,在變換的天際線下,展開了比飄來的種子更為絕決的樣貌。

然而,儘管演奏是那麼激烈,在其他樂手的聲音裡,那深刻地打進耳膜的自我意志,卻難以在Ruins的音樂中捕捉。

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

St. Sloth Machine和我們的二手時代

當每個人的生活,越發被看不見的線索綁在一起,也越發因為看不見那些線索而焦慮。當人們用著美好的故事許諾著未來,當不同的聲音輪流上台說著我們代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。當人們在焦慮中希望與憎恨,在焦慮中繼續等待著被好的文稿代表。

當「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」的問句,和水泥牆上「反共必勝建國必成」的標語一樣斑駁。當歌曲越是宣稱自己描繪時代,便越是在與歷史同行的幻覺中,被高速不定的風暴拋向地面。當人們試圖在城市裡重建秘儀,而有的只是空白的祭台。

在那堅硬斑駁的地面上,Sloth或許是少數側耳聽著時代精神的缺位的樂隊。用聲音改變世界的可能,以及除了自己什麼也不傳達的,聲音的不及物性質,他們清楚地察覺到兩者之間的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