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12月18日 星期六

今天應該很高興:達明一派 二十週年 為人民服務演唱會

沙滾滾但彼此珍重過
你還愛我嗎
今天應該很高興
下世紀再嬉戲
明白我始終必須遠走 一個人在途上

回來台灣近一個禮拜,因為感冒便一直沒有將那個晚上寫下來。讀了好些感想和報導,幾乎每一篇都會引用達明的歌名或是歌詞,或是標題,或放在結尾。彷彿是,要描述這一次重聚的演出,再沒有比那些十幾年前寫就的字句更適合的了。

並不只是說,這些字句讓二十年後的我可以憑藉著,去懷想那個世紀末般的提早來到的八零年代香港。而是說,達明一派,那些歌的本質便是一種不斷的追想。達明的歌總是帶著一種距離的透視,借由一種時間、空間的距離,來追想那份易碎易逝的美好。不僅僅是生命的浮華流淌,注視城市盡處的身影,頹廢與感傷,孤單的恣意﹔不僅只是這些而已。那份凝視裡每每是對另一他處的追憶(甚至於那是還沒到來的時間)。

2004年11月14日 星期日

Lost In Translation:跨國佈景裡的公路電影

這部電影是關於過氣的演員和落寞的少婦,在異國東京相遇的故事。

如果要找一段話來描述Lost In Translation,想了半天之後還是只有這樣的平常開頭。這是一部很淡很美的作品,人們在遙遠的陌生的飯店裡,尋找著可以逃離的地方。在電梯與酒吧相遇,俯視著東京的夜景,卸下內心的防備,然後是分離與悵然。只是也會察覺,這些場景裡的東京是很平板的,僅僅是為了這一段故事而搭起的跨國佈景。儘管充滿了語言與文化差異的幽默橋段,但是在反襯人物內心的孤寂之外,也悄然流露了極美國中心的文化視野。雖然這一點是看完電影後,將情緒沉澱下來才想起來,必須承認在戲院裡有好幾個鏡頭是很容易牽動情緒的。

2004年9月29日 星期三

Strangeways, Manchester

(關於曼城)

《24 Hour Party People》是由Tony Wilson乘著滑翔翼摔進草叢裡的鏡頭開始的。就像他說的,搖滾樂的種種往往是錯雜著真實與軼聞,有的時候,竟會覺得後者要更接近那個年份。試著在一個大城市裡尋找多年前的樂團,沿著舊日的地址不斷的迷路,也許便是如此。

我們來到曼城的時候,The Clash的《London Calling》剛發行了二十五年的紀念版,Oasis《Definitely Maybe》十週年DVD的海報貼滿了Salford 車站外的磚牆,彷彿走進了二十多年來這城市的音樂浪潮,那時我還沒發覺,紀念版的意思是說,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。